新華社貴陽7月12日電(記者 楊洪濤、王健)“中國綠色發展有很好的前景,但綠色轉型還面臨諸多挑戰。”正在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上,來自美國、日本、丹麥、中國的金融、環保領域的專家和企業界人士表達了這樣的看法。
      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說,由於缺乏鼓勵綠色投資的激勵機制,中國污染性的項目面臨嚴重的供給過度,而綠色項目面臨嚴重的供給短缺。根據他的預計,未來幾年內全國對綠色投資需求估計每年2萬億元人民幣。
      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巧女分析說,中國城市水面90%是被污染的,據專家預測這項治理需要約10萬億元;環保部公佈土壤污染治理需要10萬億元。
      “地方政府治理污染的決心很大,但是沒有可抵押的資產,融資很困難。”何巧女表示,商業銀行等對這樣的融資沒有積極性,公司在給政府做水污染治理、耕地污染治理這樣的項目時,收款非常困難。
      “誰願意為綠色發展付費?誰願意去做這種綠色投資?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說,這是談及綠色投資首先要面臨的問題,必須要解決綠色發展的受益顯性化或市場化問題。
      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認為,中國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,發展方式的轉變給綠色帶來的成本是巨大的,具有社會責任的保障基金要堅守環境和綠色的責任。
     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持續金融系統設計與研究聯席會主席謝孟哲說,經濟增長模式受經濟政策和環境政策的巨大影響,經濟增長關註的焦點越來越轉向環境友好領域。“在綠色投資領域,只追求短期目標的機制是不合理的。”
      來自金融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了中國在綠色投資領域的短缺。
      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、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透露,按照狹義綠色信貸的標準,中國的商業銀行所發放的綠色信貸餘額大概是5萬多億元人民幣,僅占商業銀行全部貸款的8.9%左右。“我們所有的商業銀行貸款都應該達到綠色信貸的基本標準。”李禮輝說。
      為此,一些專家呼籲,在投資中國綠色轉型中,政府應該分清自身角色,找準自己的定位。
      中國投資公司前總經理高西慶認為,政府要用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。對於現在提倡的綠色經濟,“政府既要減少干預,又要增加干預。”他說,對於因為石化能源使用等造成的污染,這樣的歷史欠賬政府應該做更多的事,修改規則使得污染成本提高;在與民爭利的行業更多的退出。
      劉世錦說,綠色發展給我們帶來的並不是負擔,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可以創造技術上、經濟上的新天地,甚至為新發展帶來新機遇。“中國有一個很強的政府,有一系列有利條件,有很好的前景,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。”
      “這次會議向全世界傳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,中國走向了政策導向,我深受鼓舞。”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高級顧問托馬斯·安加·克裡斯滕森說,“讓我們把這個信號傳遞到明年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大會。”  (原標題:中國綠色轉型前景廣闊 但仍面臨諸多“攻堅戰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n25gnuy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